English

加快建立国有音像发行主渠道

1998-01-07 来源:光明日报 邹建华 我有话说

音像事业的发展,出路在于改革,主要是改革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相适应的经营体制和运行机制。我国音像市场建立初期,由于音像出版单位数量少,相对集中,形成出版单位主发货的批销形式,其特征是卖方市场。随着音像市场不断扩大,音像出版单位的数量猛增,而音像制品的经销形式和运行机制却没有变化。首先是节目制作没有创新,却养成了一种“跟风”的做法,谁的节目好、畅销,就模仿谁的东西,什么西北风、红太阳、校园民谣及VCD卡拉OK等,造成音像市场节目面窄和单调;其二,在数量不断增加,而质量没有保证的情况下,一些规模小的出版社,率先允许自己的产品卖不出去的时候,做退货处理,在一开始这种做法刺激了一些出版社在节目上的投入,但发行中所产生的风险,同时也转嫁到出版社。这种情况下形成的一些发行大户,在一段时间内利用退货的方式,控制出版单位,使自己处于市场的主导地位;而作为主发货的出版社,在承担退货风险的同时,还要不断有新的节目的投入,以保证老的节目款的收回。长期的结果,使一些音像出版单位外欠款数额不断增加,这是一个老问题,虽然引起了重视,却没有从根本上解决,目前外欠款在1000万元以上的单位,大概不下20家。这已成为音像业的一个顽疾。音像发行走到这一步,是音像业前进中的一段弯路,它告诉我们,不顾节目质量,没有创新,用追赶市场潮流的办法抢占市场,结果就会受到市场规律的惩罚。因此不难理解一些音像出版单位为何不做新节目,关键是出版单位如何把机制转变过来。

借鉴国外成功的经验,音像业发展的成功标志,应当是制作的专业化和发行的规模化,这两方面我们都有明显的不足。小而全的出版体制,节目制作困难大;小而散的发行体制,节目制作出来后,又发不出去,以至长期困扰音像业发展的几大难题之一的退货和外欠款的问题,至今无法解决,这不仅仅是选择什么样的经营方式的问题,更重要的是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种因素造成的。目前这种无规则、又分散经营的体制,其弊端也越来越明显地显现出来,成为影响音像业发展不可忽视的原因。

随着音像业法律意识的增强,版权保护成为音像出版单位保护自己权利的重要手段。出版单位逐步实现以节目制作为主的运行机制后,建立大发行体制的问题越来越紧迫,音像出版单位不同于一般的发行公司,节目制作应当占有一定的比重,拥有自己的母带和节目资源。如果要赶上世界先进水平,不把节目制作这一环搞上去,是行不通的,现在一些音像出版社开始寻求在制作领域的突破,上海音像公司的《阿姐鼓》的成功和对音像界所产生的影响,主要就是大制作可以产生高效益,这点已经在音像界引起共识,但恰恰在发行环节上影响了音像业的更大发展,《阿姐鼓》的姊妹篇《央金玛》的失误正说明了问题。目前出现了一种矛盾的现象,一方面强调建立大市场、大流通,一方面许多出版社又在积极建立自己的发行渠道,以保证自己节目的发行。但这种小规模的发行体制不能起到主导市场的作用,也难以推动音像业的整体发展。

改革的出发点、基本思路,首先应从建立音像发行主渠道做起;确立一个目标,即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、体现社会主义方向的国有大型音像制品经销企业;实行统一规划,加强管理,公平竞争、打破部门垄断、地方垄断,探索建立连锁经营体制并完善服务;保证健康、优秀的音像制品占领市场,繁荣社会主义文化事业。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